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施秉县甘溪乡:“三抓三促”共创文明村·共享致富果

来源:天眼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07-29 22:35:44 分享至:


(相关资料图)

近年来,甘溪乡紧紧围绕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为目标,在“道德建设、环境整治、产业经济”上发力,走出了一条建设文明乡村的发展之路。

抓道德建设,促进文明乡风变好。一是引领群众自治。在望城村创新推出“五控一提倡”的村规民约(“五控”指“控类别”“控桌数”“控菜数”“控礼金”“控天数”“一提倡”是提倡不收高价彩礼),明确规范办酒席制度,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,树立文明新风尚。各村成立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禁毒禁赌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,带动多方合力为村级发展献策出力,在思想上实现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。二是建立积分机制。在高碑村创新推出“数智化”乡村治理模式,运用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,构建村级数字积分管理,配套打造“积分超市”,推行文明积分评比机制,把群众落实移风易俗等表现纳入积分清单,以物质小奖激励群众讲文明、树新风,破除陈规旧习。截至目前,开展积分评比2轮次,50户农户兑换了相应积分商品,户与户之间树立了互学互促的良好风尚。三是树立先进典型。发挥模范榜样在弘扬文明新风中的示范引领作用,通过树立道德模范榜样,挖掘移风易俗先进典型,用身边人、身边事引导教育群众,传递文明和谐、节俭崇孝、见贤思齐、争做先锋的社会新风,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。截至目前,评选县级“文明家庭”5户,“好妈妈”1人,“最美家庭”1户。

抓环境整治,促进乡村面貌提靓。一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。组织党员志愿者聚焦公路沿线、公共场所、农户庭院等重点区域,集中整治生活垃圾、污水排放、杂草乱堆、野广告等突出问题。设置环境卫生责任牌和环境卫生守则,落实环境保洁机制和责任人,由组长、党员干部、村民代表等牵头落实、监督履行,实现景在村中,村融景中,人居画中的文明乡村建设。二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。充分利用广播、微信群、大喇叭等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,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走村入户宣传环境卫生整治,动员群众参与,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中来,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,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。三是规范商铺管理。对高碑村旅游景区12个小商铺进行规范管理,召集商户以抽签方式进行分配,并以一年一签的方式签订使用合同,避免资源占有闲置、不规范经营、乱搭乱建的现象出现。

抓产业经济,促进群众生活增富。一是发展精品水果。紧紧围绕“以果建库、以库带果、以花造景、以景促游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在望城村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,培育了蒲发经果林专业合作社、朝阳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截至目前,全村发展水果产业达4000余亩,种植柚子、李子、葡萄等精品水果的农户有400余户,户均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,为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二是发展精品民宿。走进高碑村,一排排整洁靓丽的民宿映入眼前,通过“党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合作模式,将农户的闲置房屋打造升级变身精品民宿,引进循美酒店经营品牌,打造高碑精品民宿品牌。民宿的营业,带动了当地群众务工200人次,农户每年可获得1.5万元闲置房屋租金收入。三是发展研学旅游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依托位于望城村位于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地理优势,积极盘活闲置资源,全面打造了占地面积500亩的研学旅行实践基地,为中小学生搭建一个农业知识普及教育、科学教育、素质教育、社会综合实践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课。通过“党支部+企业+学校”模式,与县内各中小学深度合作,为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平台。自2022年10月开业以来共接待学生3000余人,带动群众增收1000余元。

编辑/一审  潘成婷

二审  李  炜

三审  刘  敏

核发  向天祥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海峡礼仪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